【轻松】网上观展辽阳博物馆馆藏精品集粹四战国青铜兵器
戈是古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杀伤性极强,尤其适于在战车上进攻时使用。由防卫性武器干盾牌和进攻性武器戈组成的干戈一词,成为兵刃相见或战争的代称。
此件青铜戈1985年于京陵乡沙坨子村出土。援残长7厘米,内长9厘米,胡长12厘米。此戈胡上三穿,内上一穿,刃部锋利,光黑亮。铭文划刻在内的两面,正面卌年上郡守起造,漆工师□,丞铭,工隶臣窃三行十七字,背面刻□三字,篆书体。郡守工师丞工都是官职名。上郡漆为地名。经考证卌年,为战秦昭王四十年公元前 267;起,为秦名将白起;上郡,地在今陕西榆林;地在今山西介休。铭文的内容大致是此戈铸于秦昭王四十年,上郡郡守白起负责督造,铸地为。
秦的戈出土于燕境辽郡襄城南衍水边,应与两战事有关。公元前226年,秦军的金戈铁马席卷而,杀到了襄城。兵败无能的燕王喜杀了儿子太子丹,用太子丹的人头向秦王谢罪,获得四年的苟存。公元前222年秦军复进,在一片血火刀光的嘶杀声,燕覆灭。传说铜戈出土地沙坨子今太子岛就是太子丹殉难之处。
战衍字铭青铜矛
青铜矛最早见于商代早期,一直沿用到战时代。 完整的矛由青铜的矛头木或竹制成的矛柄和套于柄末端的青铜镦三部分组成。青铜矛有着强悍的实战性能,收出迅急远相顾,极具刺杀威力,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刺杀 兵器。矛的形制看似简单,却通过尺寸长短的不等叶体形状的不同血槽形式的变化双系位置的安排装饰风格的迥异,而有着丰富的样式,既符合实战的需要,又能满足仪仗的形式。
衍字铭青铜矛,1977年南门外兴隆三队出土。长14.5厘米,宽3.4厘米,厚2.9厘米。正脊部凸起,脊两侧有血槽。圆筒形銎,骹上一孔。狭前锋,刃锋锐利,矛体剖面呈菱形,凝重坚实。骹部双面划刻篆书铭文,一面四字□造杜阳,一面衍字。太子河,战时称衍水,是燕辽郡首府襄城旁的一条河流。因此,矛上的这个衍字足以让我们激动起。不难想象,年轻的燕士兵手执刻有衍字的铜矛,用激励自己誓死保卫土的斗志。然而,公元前222年,燕士兵最终也未能挡住秦军的强大进攻,在一片刀光血影的厮杀声,燕灭亡了。
战青铜剑
青铜剑是古代贵族与战士佩带的用以格斗击刺的兵器。我青铜剑始于商代。春秋战时期,青铜剑制作技术达到高峰,佩剑也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嗣后,一直延续到秦汉。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此剑为战青铜剑剑身,1981年辽阳市北郊三道壕出土。长55厘米,宽4.6厘米,柄长7.9厘米,范铸。剑身修长,部起脊直通剑锋,双刃犀利 ,菱形剑格,扁圆茎。 整体造型古朴端秀,剑身脊长与两刃保持行,至锋处尖削。
下期看点
辽阳博物馆馆藏精品集粹五汉墓陶冥器